【转载】如何在学术界保持心理健康?

今天看到了缪斯夫人的推文,看得简直涕泪横流。感谢钱岳mm,写出来很多人的心声,更重要的是分享了一些有用的应对之道。

太长不看版:

2017年的时候,著名期刊Nature在全世界范围内调查了超过5700名正在攻读PhD的科研萌新们,结果发现:39%以上的博士有抑郁或者焦虑症状,这一比例是普通人群的6倍以上。调查还发现让他们压力山大的来源主要是对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苦恼以及对于未来学术生涯发展的困惑。在学术圈中生存不易,如何让自己尽量保持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可能是我们必须补上的一门功课。

小诀窍:

  1. 但是,我不会把我自己和他们比,也不会把我自己和学术界的其他朋友比。每个人的 career path 是很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成功也是不能复制的。研究领域不同、研究兴趣和方法各异、研究受众也很不一样。拿自己和别人比完全没什么必要。”
  2. 克服焦虑的不二法门就是享受当下认真工作的专注感所带来的幸福,认真写好每一篇论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极地思考新的研究问题。如果可以专注地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实在不必为“几年之后会发生什么”而担忧。
  3. Find something that keeps you going.而不是每天把所有的意义感都放在发论文上…找点你喜欢的打酱油的方式,全身心投入(但有节制)地打酱油,也是学术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全文见:https://mp.weixin.qq.com/s/jRYM1MD-_YkTiobCjlLBxg

关于旧微博

今天突然感受到了过去勤于发社交媒体的一点点好处。谁知道6年前随手写的一段话能触到今天动荡的内心呢?

Screen Shot 2019-03-18 at 12.48.56 AM.png

其时的背景,是刚刚从通宵K歌的包房里回到闺蜜的公寓,和人喝酒发泄满腔痛苦眼睛哭的核桃大,然而不知情者也不过是睡的跟猪似的,外加手机关机。记得那时候刻意不告诉别人此间缘由,一半是出于狼狈,另一半是出于对卖惨的反感。一个人痛得死去活来,却在痛苦中感受到一点灵犀,留下的只言片语,就算是过了很多年依然鲜活的像是刚喷出的血。

也或者是每每在最深切的痛苦中,才体会到生命最真的真相。谁知道我在北京度过的最后一个清晨,竟是蹲守在一扇紧闭的铁门前呢?谁知道往前走,又有多少扇这样的铁门等着我?

但其实这样的坦诚屈指可数。因为记得一些背后的故事,便会发现越是生活一团糟的时候,微博越是正能量。内心脆弱不堪的时候,才会补偿式地写下阳光温暖的话;越是大剌剌啥都不怕的时候,才是各种中二各种口无遮拦。所以说,在社交媒体上揣摩别人的生活,是有多不靠谱呢。

可其实自己的记忆也并不怎么靠得住。(不看微博不知道,原来自己在第一届乌镇戏剧节看的剧目就是空中花园谋杀案……然而剧情什么的真的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呃。。。反而是剧社那又中二又套路的“杀掉暴君,取而代之”的情节,还有自己跟完全不熟的前辈口无遮拦的沙雕对话记忆犹新。)其实那段时间收拾了多少破事呀,在一片黑暗中居然还能写下这么多条诗意的微博,频繁参加了若干人的婚礼,转发了若干人的婚纱/蜜月照/感情帖,向若干人送出诚挚的祝福,真的是一片浪漫祥和欣欣向荣。谁再敢说我不会演?

所以啊,在自己面前,每个人都是演技派;其实最想骗过的人,不就是自己吗?

看自己的旧微博,还真是蛮有趣的。

感谢你啊,小时候独自快乐的童彤。穿越时光,有你陪伴,一起哭笑一起快乐痛苦,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你所有的挣扎和坚强,我在这里都看着呢,不需伪装但也不必坦白。要什么soulmate,要什么亲密爱人,一切都不及你在这儿啊。

只要有你在。

双生 – 阿云嘎

神的玩笑总一成不变
造些苦痛又造经典
让你陪着你欢喜厌倦
你与你周旋 尽至人间
自诞生那天 你描绘一幅画
笔触稚浅 勾勒初遇浮华
蘸满了愿望 你也不曾觉察
调色斑斓 那些纷杂
一片白就纯洁无瑕
当时错看眼中苍茫
比雪狡猾 你的严寒不会融化
一点红就烫过赤砂
从来爱留抒情的疤
唇边谎话也轻巧摘下
在逝去之前 你描绘一幅画
经年印拓 痕迹替你说话
竟太过相像 都值得惊叹吧
你和你的 渺小盛大
一抹黄就藏了月光
温柔不应当被仰望
世界照亮 而影子正转身仓惶
一缕灰就烟尘倾洒
再害怕也空中飞扬
自由发生在消失刹那
看 笔杆生出獠牙
看 画布泼开繁花
看你其间信步涂鸦
向绚烂深处坠下
一个人就起伏跌宕
是真是假都创作它
心血流淌 凝结在落款的笔划
一段梦就地老天荒
是魇是悟就别唤醒它
谁又不在沉睡中坚强
你任你成就了艺术家
那一笔你曾如何落下

[作词:狐不举
作曲:徒有琴@中鱼文化
编曲:徒有琴
制作统筹:梅笑@ Moovei
录音棚:RisingTone Studio
录音师:姚坤
和声:阿云嘎/徒有琴
混音:周天澈@ TC Faders]

小目标

近阶段生活实在太混乱了。作为自我疗救的手段,兹定下如下每日小目标,愿本月末做阶段反省的时候,能不辜负自己。

  1. 每天运动30min+
  2. 每天睡前手写diary
  3. 每天睡前meditation
  4. 把手机闹铃放在远离床的角落
  5. 手机Forest种树和伙伴分享
  6. 每天离开办公室前规划好第二天的第一件事该如何入手
  7. 放一个checkpoint在办公室,每当要开始无意识晃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手来打断恶劣惯性
  8. 失控边缘,给Y打电话!
  9. 少一些担忧,多把注意力放在事务上!

2019.3.13.

春夏秋冬又一春(续)

转眼距上回的to be continued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想了想还是重新开一个帖子写吧。这之间发生的事也不算多,圣诞船宿、十年后第一次回家过春节、还有第一篇paper被接收,应该算是几个高光时刻吧。然而除此之外,入职以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非常压抑和孤独的。这种孤独感在从国内归来之后大规模爆发,以至于整整一个月,自己的状态都很差,行为上呈现出严重的网瘾状态,刷着综艺又哭又笑,既没有得到放松也完全无法投入工作,同时和无话可说的同事又不得不表面应承,内心除了哔哔哔还是哔哔哔。一边痛苦一边又不能够表现出来,连亲密关系都变得无话可说,感觉人在抓狂的边缘挣扎。

其实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和外系老师约吃饭,和亲人朋友打了无数电话,听talk, 陪speaker,甚至和之前的老师各种没话找话。然而内心的缺口还是很大,那种需要一个实在的团体归属的需求,那种受到一种目标的指引和同伴的鼓励,一心向前冲的劲儿,那种可以和人分享困惑、思考、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的满足感,现在是完完全全缺失了。 至于迷恋某综艺的某cp,也不过是恰巧踩在了自己内心的痛点上,把自己所向往的,都美好呈现出来罢了。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初来美国的日子。也是在这个城市,也是在这个学校,每天都寂寞得要死,又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不知道从何努力起,以至于必须天天写一篇人人日志来自我慰藉。当初留在那里的篇篇吐槽和挣扎,日后倒成了有趣的记录,至少在又一次体验到那种难耐的孤独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这也没什么新鲜的。至少我不再面对从没学过的各种数学和编程而崩溃,至少我不会一边痛恨着英文一边抱着高高一摞资料啃到整夜不睡觉,至少没有一段遥远又不靠谱的感情拖后腿,至少不用担心没钱饿肚子。

其实往更早前追溯,这种没有归属感的问题早就存在,自己也早就有应对方式了。读书,这种最原始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还有一个是音乐),穿越时空去寻找一个共鸣的灵魂,也许就只那一时一刻也好。所以,与其说我读书是为了寻求真理,倒不如说是为了自救,去救那个沉浸在迷雾中无所依傍又不甘放弃的自己。

什么时候不再能够坚持?

其实追求事业的加班加点,何尝不是功利的表现?一点一点放弃心里的依傍,细水长流的投资慢慢让步于现实而急切的待办事项。

或许还要加上表达的不顺畅。无论文字还是音乐,当停止沟通的时候,心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沉沦了吧。然而内心的诉求依然躲在黑暗角落里蠢蠢欲动,直到有一天再也压不住地钻出来,张牙舞爪,哈哈大笑:“看你现在这个废人!”当你不能准确表达的时候,你甚至连敌方的target都看不清楚,只能束手就擒,任由黑暗吞没。

也许这样的轮回还要来往上百遍,也许终生都走不出这样的螺旋,不知道,下一次,再下一次,还将如何从这样的黑暗中逃脱?

但,我总是愿以希望作为结束的……

[转载]Some useful tools for graduate school success

无意间发现的一个在线资源,读完了非常鼓舞,值得订阅。

http://gradlogic.org/category/interview/

  1. Follow your passions and talents 
  2. Pick your advisor and lab wisely [可以好好看看在调研导师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3. Learn to write well
  4. Get confused. Try new things. Risk failure.

外加一个有趣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估工具:The MyIDP tool can help you identify your strengths.

Be very selective and deliberate when you decide how to spend your time: Your Bag of Apples | Set Realistic Goals.

Creating a To Be list can help you to preserve the essence of yourself.

 

 

 

放弃,是新的开始

这两周有着奇怪的体验。或许是由某几件彼此互无关联的事情引发的情绪crisis,发展到一定境地之后开始脱离具体的情由。也就是说,开始分离痛苦与具体的人和事,发现自己的痛苦真的就是很单纯的痛苦,也因为这种单纯而对解决方式束手无策。那种感觉,就像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该着力于哪儿。这时候,脑海中浮现一句话,就像新年耳鸣所昭示的那样,抑郁,是一种逃不掉的残疾。

所有你试图遮蔽、逃离、治疗、改变的动机,都只会加重痛苦本身————断肢不会再生,失去不会复还。越是挣扎,套得越紧,像是workshop上督导作的示范,你拼命拉扯一根绳子,绳子也在同样拼命拉扯着你。

可是你如果把这根绳子扔到地下了呢?

是的,它还在那里,你没有办法抛弃它。但是你为什么不可以让它在那里,然后继续你自己的工作?

为什么不可以放弃反抗,就这样let it be?

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想起来的时候,看看它,摸摸它,然后继续你原本的事。不要试图改变什么。不要对抗,不要精神洁癖,不要完美主义。

接受,大概就是包容的根本。不只是包容情感中的对象,糟心的工作伙伴,不公平的境遇; 绝大多数时候,是接受和包容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残疾的事实。接受你与别人的不同。接受因为你的不同而发生在你身上的不同的境遇,不要反驳诘问,不要急于判别对错,更不要质疑自己。停止问为什么,这对于我们这些做研究的人几乎是反本能的罢;但是如果你相信,走到今天是具备了超越常人的努力、天赋和运气,那你凭什么就不愿意相信,同样在此刻,这样的努力、天赋和运气不会帮助你接受自己而停止诘问呢?

我知道,一些道理听上去都像假大空的迂腐条款。迂腐就迂腐好了,我们试一次,好吗?不要想下次会怎样,不要想曾经自己怎样,就是眼下,现在,让我们不带期待地试一次吧?

如果你都不能善待自己,又如何善待别人?更怎么可能遇到一个比你还懂得爱你自己的人呢?最后,又为什么要指望别人的给予?

哦,我又开始问为什么了。

那就问吧,没有答案,问过了,过去了。继续写,继续工作,冒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暂且放一边去。剩下的几个小时里,尝试做一些计划,完成一些本来要完成的事情。把眼下的这段日子过去,把现在任性的想法留给假期。

若是残疾,就带着残疾活下去吧。若是懒惰,就懒惰地活下去吧。放开才能有新的开始,才能看到新的可能。一切事物总有其界限,把自己交付出去,让本能让造物主来提醒你界限的到来。触碰到那根界限的时候,该改变的总会改变。

活到上天给你的界限,接受命运,但做个乐观主义者。

[转载]相信假装的力量

原文见http://www.douban.com/note/238254716/

相信假装的力量-meiya

2012-09-23 14:02:03

[转载]激情驱动的职业生涯?抑或践行驱动的职业生涯?

原文见http://www.douban.com/note/331699213/

非常赞同。passion都是暂时的,如何选择远比不上如何饯行和坚持来的重要。小聪明还是大智慧,就是在这里区分开来。

—————–我是转载的分割线—————–
激情驱动的职业生涯?抑或践行驱动的职业生涯?
2014-02-21 00:22:51

最近两 周看到两个人在杯葛激情驱动的职业生涯(Follow your passion)说法。一个人是TED大会的掌门人Chris Anderson,另一个是Cal Newport,他毕业于MIT麻省理工学院,现在是Georgetown University的计算机科学的教授。

## Chris Anderson如是说:Don’t pursue your passion directly

他说不要直接追寻你的激情,取而代之,你应该去追寻如下三件事情:

– 追寻知识。

坚持你的好奇心,不断聆听,不断学习。

– 追寻纪律。

这是很古老的戒律,在当下显得尤其重要。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干扰,你需要学会自律,排除这些干扰。

– 追寻慷慨。

不要因为对你的生活有意义,才去做某事。而应该致力创建伟大的创意,这些创意将引领你的未来方向。记得伟大的创意总是共享给其他人的。

这是他在2011年给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的本科生演讲时说的,我的摘录在这里:
http://immedr.com/posts/sR2If9

Chris Anderson曾经是著名的Business 2.0杂志的创办者,并将出版公司带上纳斯达克。网络泡沫让他的商业经历跌入低谷。那次经历让他反思,他竟然会把个人的快乐与与商业上的成败挂钩起来了。 于是,他来TED寻找快乐的答案。他于2002年起接手TED大会,将TED大会从一个私有商业会议机构演变为一个非营利机构。

他的心路历程可以看这里:
http://www.tedtochina.com/2008/10/26/chris_anderson_and_his_ted_story/

## Cal Newport: 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Cal Newport写了整整一本书来反驳激情驱动的职业生涯,本周我看到他在99u大会上的演讲:Follow Your Passion” Is Bad Advice

http://99u.com/videos/22339/cal-newport-follow-your-passion-is-bad-advice

这个演讲有22分钟,基本上就是他的书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的核心内容。他在演讲的开头,就直接杯葛乔布斯的著名演讲的话语:

>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and don’t settle.”

这句话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化网络上广为流传,可以说是 Follow your passion 的经典代表。Cal Newport认为这个说法不是一个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建议。

在演讲中他分享了三条建议:

1. 不要追寻激情

事实上,没有预设的激情。只有在你拥有了优秀而有价值的才华之后,激情才会尾随而来。

The Argument from Pre-Existing Passion

2. 脱颖而出

职业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勤奋,让自己某个方面迅速成长为专家,让人们无法忽视你的才华和技能。

3. 入木三分

努力工作,尤其是深度工作。不要分散注意力,专注在需要认知能力、能够创造价值的任务上。

总的来说,Cal Newport认为你如何做事情比起你做哪件事情更为重要。在兴趣和专长之间,他更倾向于专长。专长才能带给人们更快乐的职业体验。在有价值的事情上,通过努力工作,成为一名专家。这个路径可以帮助人们从工作中找到快乐。

## 职业抱负:妥协与拓展

Chris Anderson和Cal Newport的观点,可以用职业抱负发展理论来进一步解释。

职 业生涯理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职业选择理论,重点在解释职业选择如何做,国内介绍比较多的是霍兰德职业兴趣与人格理论;另一类是职业发展理论,把职业发展 看成是个体发展的一部分,强调职业发展与人类的成长、发展过程相类似,也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完成不同的发展任务。戈特弗雷德森 (L.S.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属于第二类。

职业抱负发展理论将心理学观点和社会学观点结合,以性别类型、社会声 望、职业领域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三个重要维度。特弗雷德森指出,职业抱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淘汰和放弃那些 不能接受的选择,建立一个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社会空间。不仅如此,人们在面对内在或外在障碍时,为了得到那些虽然他们不太喜欢但更可能得到的机会,还会放 弃那些他们最喜欢的选择。

妥协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性妥协(anticipatory compromise),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知觉,意识到他们最喜欢的选择不可能实现,于是调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种是经验性的妥协 (experiential compromise),即个体在实施自己最喜欢的选择时遇到障碍,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先前的选择。

有趣的议题在这里:当人们在妥协时,人们会先牺牲哪一个维度?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兴趣领域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所需要妥协的严重程度。当面临很重要的妥协时,人们会首先牺牲兴趣,其次是身望水平,然后是性别类型。

范围界定和职业妥协实际上是职业自我形塑的过程。这个理论认为职业选择首先是社会认同,其次是个人认同。

Chris Anderson和Cal Newport所说的,不要依赖激情,正说明兴趣领域不是职业发展的唯一核心。当我们缩小范围,选择妥协之后,还可以通过专长习得,建立领域经验,提升社会声望,逐渐提升自己在职业市场的筹码。

对于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建设,才是掌握职业发展主动权的唯一法宝。专注、刻苦、耐心,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习得专长,建立知识资本;分享、联结、贡献,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社交网络,建立社会资本。

----------

相关链接:

Cal Newport的blog: http://calnewport.com

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的摘要:
http://software.newsstand.com/bookrdr/hbg-live/BookBrowse.html?a=XnJGXPYN4QwpKCRouoO%2FQcxdHzrQQ%2F1j4hCCC01meGNHDup6ug%2BO9RMxv%2Bfjw8POWfzn8G8W6wdSVPUefqOK487wwOe4LsmB2asdMzJtAYs7TVOtxvsdUMQX0YrFB0VZ&z=hbg

Gottfredson 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简介与研究评述

Click to access 200710191626078600.pdf

[转载]Krishnamuthi – 你真应该忘掉冥想这个词

转载自: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ODg4NTU0Mg==&appmsgid=10000697&itemidx=1&sign=853609907ad6d336c9fa38cc0bd5d0fe#wechat_redirect

【心与物】你真应该忘掉冥想这个词

You should really forget the word meditation. That word has been corrupted. The ordinary meaning of that word – to ponder over, to consider, to think about – is rather trivial and ordinary.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meditation you should really forget the word because you cannot possibly measure with words that which is not measurable, that which is beyond all measure. No words can convey it, nor any systems, modes of thought, practice or discipline. Meditation – or rather if we could find another word which has not been so mutilated, made so ordinary, corrupt, which has become the means of earning a great deal of money – if you can put aside the word, then you begin quietly and gently to feel a movement that is not of time. Again, the word movement implies time – what is meant is a movement that has no beginning or end. A movement in the sense of a wave: wave upon wave, starting from nowhere and with no beach to crash upon. It is an endless wave. Time, however slow it is, is rather tiresome. Time means growth, evolution, to become, to achieve, to learn, to change. And time is not the way of that which lies far beyond the word meditation. Tim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t. Time is the action of will, of desire, and desire cannot in any way – it lies far beyond the word meditation. 

你真应该忘掉冥想这个词,它被败坏了。这个词通常的含义是指冥思苦想、思索、考 虑,这种含义是相当琐碎而普通的。如果你想理解冥想的本质,你就应该把这个词完全忘掉,因为你不可能用语言来衡量无法衡量的东西,超越一切量度的东西。没 有语言能传达它的含义,任何体系、思维模式、训练以及戒律都无法传达它的含义。冥想,或者如果我们能找到另一个没有变得那么残缺、庸常、腐败的词来代替它 的话——这个词甚至变成了赚取大量金钱的工具——如果你能把这个词放在一边,那么你就能够开始安静地、轻轻地感知一种不属于时间的运动。运动这个词也意味 着时间,而上面所说的是一种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运动,像海浪一样的运动:一波接着一波,没有来处也没有可以撞击的海滩,那是一种无尽的波浪。时间,不管 多么缓慢,都是非常令人厌烦的。时间意味着生长、进化、变成、到达、学习和改变。而时间不是远远超越了冥想这个词的事物的运行方式,时间与它无关。时间是 意志力的行动,是欲望的行动,而欲望无论如何都无法企及那种运动——它远远超越了冥想这个词。

 

Here, sitting on that rock, with the blue sky – it is astonishingly blue – the air is so pure, unpolluted. Far beyond this range is the desert. You can see it, miles of it. It is really a timeless perception of that which is. It is only that perception which can say it is. 

在这里,坐在岩石上,和蓝天在一起,天惊人的蓝,空气是那么纯净,未被污染。山脉远远的另一边是沙漠,你能看到绵延不尽的沙漠。这是一种对真相的真正超越时间的感知,而只有那种感知才能说是冥想。

 

You sat there watching for what seemed many days, many years, many centuries. As the sun was going down to the sea you made your way down to the valley and everything around you was alight, that blade of grass, that sumac, the towering eucalyptus and the flowering earth. It took time to come down as it had taken time to go up. But that which has no time cannot be measured by words. And meditation is only a word. The roots of heaven are in deep abiding silence. 

你坐在那儿看着,好像很多 天,很多年,很多世纪就这么过去了。当太阳落向大海,你开始朝山谷走下去,你周围的一切都被点亮了,草的叶片、漆树、高大的桉树和开满鲜花的大地。下山需 要花些时间,因为上山也花了不少时间。但是没有时间的那个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衡量的。冥想只是一个词。极乐的根源在深切持久的寂静里。

 

Krishnamurti to Himself, 11th March 1983

《克里希那穆提独白》,1983年3月11日

[转载]你会想很多,但一切都会没事的。

转载

台北,2007年夏天,离我飞去波士顿念商学院还有两周。 

我坐在台大图书馆台阶上,旁边坐的人是David,一个30岁出头的美国人。我们手握啤酒,看着眼前安静的画面,偶尔会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紧紧握着彼此双手走过或是骑着脚踏车经过。 

David是 出版我第一本书的出版社编辑。他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台湾,我们今天一起吃晚餐并喝了几杯啤酒,以感谢他帮我检查我的商学院申请论文。晚 餐后,我们走过台 大校园,最后坐在这个图书馆台阶上面对校园。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坐这些台阶上。他在我去念商学院几周后就要结婚了。我问他有什么感觉,人 生从我这个年纪 到他现在那个年纪的这10年间有什么变化。 

他笑了笑。 

「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来到台湾。我完全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的父母在橘郡有间很棒的房子。他们是很棒的家长,两个都是老师,但是那种25岁结婚、 在邻近买房子、有两部车一条狗、在那成立一个家庭持续40年、每周日割自家草坪,那种传统美式郊区生活方式真的吓到我了。我太困惑,所以我在毕业后离开 家,旅行亚洲,最后来到台北。我想我可以留在这,教个一年英文然后继续前进。而现在台湾是我家,我下个月就要结婚。人生永远充满惊奇。」 

我那时正要去念研究所,对于将要面对的竞争,我很快将要就业的职场,以及很快就要进入的成人世界感到紧张,我不再是个男孩,但也还没真的是个大人。 

那在我走之前有什么建议吗? 

他顿了顿,在黑暗中微笑,看着远方,好像试着要回忆起某些美好回忆。 

「我要跟你说的就是我会跟那时23岁的自己说的: 

你会没事的(You will be ok.) 

我记得你现在一样的感觉:困惑、绝望、挫折、寂寞,持续的焦虑着我会不会永远在这世界迷失,成为一个永远找不到工作、会自己孤单死去、永远不会拥有真正的家的人。 

而现在我回头看这过去十年,我最终找到一个我喜欢的工作,不同的人可能会花上不同的时间才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我要跟一个很棒的女生结婚,而台湾现在是我的家。 

年轻人,只是一个小建议; 

别再担心,享受这段旅程; 

你会没事的。」 

快转半年后,第二学期的第一天。 

我坐在我组织领导学教授的办公室,一位54岁前高盛副董事长。我在这是要讨论我上学期不如预期的成绩,以及我能够做什么来面对恶名昭彰更艰苦的第二学期。我那天很累、紧张、不安地坐在办公室,可能在我脸上也看得见那些情绪。 

在跟我分享了30分钟他对于我成绩实际的分析,以及建议我该如何改进后,他停止在房间内走动,坐在我前面说: 

「看着我。」 

沉默,我看着他整整五秒钟,他才开始说: 

「你会没事的,相信我。」 

我看着他,好奇他怎么能够这么确定,而我对自己一点都不确定。 

「在我从商的这30年来,我管过上千名员工,当一个员工在一个他无法处理的情况时,我可以辨别出来。你的情况很简单,今晚回家、休息,然后明天是另外新的一天。但是人生中你需要记得的最重要事情之一是: 

有 一天,你会成为一个管理者,一个团体中的领导者,有自己的家庭。到头来,每个人都一样,有同样的恐惧和同样的不安。我们所学的所有一切,所有那些 花俏的 架构、案例研究,管理理论,如果你不记得我们全都只是人的话,这一切都是没用的。而做为一个人,有时候我们仅需要某个人真心的相信你,让自己也相信 我们 终究会没事的。」 

在我走出办公室,他花时间陪我走了一半回宿舍的路。在每个转角、每扇门,他都停下来,微笑有礼的说: 

「请。」 

1年半后,毕业日。 

我父母和我在校园里面穿梭散步并拍照时,我看着他走过来。 

在我父母前,我们没有说什么。在拍完照后,我对他微笑并点点头,感谢那个晚上。他也微笑点头,还有一个快速的眨眼,然后看着他走开。我想他或许教了我企业、管理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人生有些时候,无关乎你年纪多大、你多有自信或是你认为你准备的多好。在人生某些时刻,我们都很害怕、不安、有压力。我们全都怀疑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学校或是职业,是否会成为第一个考试不及格的人,成为老板讨厌的人,成为最后一个找到男朋友的人。 

对这些人生中许多的恐惧而言,通常没有保证,没有真正的答案。 

随着我们年纪增长,我们逐渐体认到这个事实。 

有些时候我们不需要听到答案、技术分析或是正确公式的冷静结论。 

对许多正要开始念大学、即将毕业,要开始工作、要跟老板做第一次年度review或是跟女友父母第一次见面的人而言: 

现在时代很艰难,我们有很多要担心的事情。国内,台湾正在分岔路口,国际上甚至有更多困惑和经济危机。做为一个年轻人,我们未来生活在哪?我们应该选择哪条路,而那又能带我们去哪里? 

就像我那位教授在新英格兰寒冷雪中校园陪我走回宿舍时所说的: 

「人生继续前进,最终,一定会有一个答案。 

经济衰退?在1929年的时候率退更严重,在那之后每十年就会有经济衰退。之前世代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民主和共产主义对抗、经济逐渐开发但世界有一半依然陷在穷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我很确定那时候世界比现在看起来更接近末日。 

然而,我们还是没事。我们最终一定会找到一个答案。 

有一天,你面对类似的挑战时,记得你终究会没事的,当有机会,记得把这个想法传承下去。」 

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某个人带着100%的信心看着我们的眼睛,即便他根本不可能知道,但还是要毫无犹豫的告诉我说一切都会没事的。 

不管你现在多困惑或多迷惘,用这个正面思考: 

在人类的历史上你不会是第一个迷惑自己是谁,在人生中想要什么,怀疑你是否能够找到让你有热情的工作,或是找到某个你想要长相厮守的人,或是担心你的小孩。 

而你也不会最后一个。 

You will be ok. 

We will all be ok.

 >>>>>> original link>>>>>>>>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DAwNDEwMA%3D%3D&appmsgid=10000775&itemidx=2&sign=c3cce84ac1fe8ef5493f1dfe9dfdc0f7&scene=2&uin=MTAwNjEyOTMyMQ%3D%3D&key=a45a7c15a542fe6f933271fe750094181e0ca050798c3ddd29db4db82d5558c62babdfadd1e8b883f925bee97c8564e1&devicetype=iPhone+OS7.0.2&version=15000311&lang=zh_CN